分享本页到:
在河北省丰宁县城根营村的蔬菜大棚里,绿油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村民张建春正在进行日常蔬菜滴灌,只见她熟练地将肥料与水配比溶解后,倒入了输水设施里。与传统浇灌方式不同,张建春扭转阀门开关,便实现了对农作物定时、定量的精准浇灌。
2024年3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百事公司合作的“百事乡村振兴农业节水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在城根营村落地实施,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技术和智慧农业理念,为当地发展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为乡村妇女创造“时间自由”
河北省丰宁县黄旗镇城根营村地处城山梁古城脚下,过去村民们依靠传统农业种植。随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城根营村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逐渐发展种植时差蔬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前我们浇水,需要把塑料布铺到垄沟里,将水灌满垄沟,再几个人抬起塑料布的一边,让水可以流到垄上。这样一垄垄地浇,一个大棚就得一整天,回到家里腰都直不起来。”张建春讲述着以往浇地的不易。
“我们村里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的多,大多是妇女到地里干活。以往这片大棚每浇一遍水,就要几十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上一周,没办法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更别说有自己的时间。现在好了,一人两天就把所有大棚浇一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解农田之“渴”,助力产量和生态双丰收
高蓉丽是村蔬菜产业园的“大掌柜”,她对大棚的发展情况,每种作物的生长情况都了如指掌。农作物灌溉问题,在项目实施之前困扰了她很多年。
“我们这儿地势不平坦,以前都是漫灌,低处已经积水了,高处的土还干着,大棚的亩产量总是上不去。自从今年有了项目帮助,这地终于浇得匀了,每棵苗苗都能浇得到,亩产量比去年翻了近一倍呢!”
项目的到来,使得城根营村蔬菜产业园的农业产业化升级有了基础保障,村民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这片近50亩的田地,地势比较高,浇水困难,一直撂荒。今年上了节水项目,装了滴灌管道,可以精细管理了,我们就在这片地种上了小米椒、红薯,还有角瓜和甘蓝。想试试哪种蔬菜更适应咱们这儿的水土,以后在全村规模种植。”徐尚福被村里任命为这片新农田的管理人,负责新蔬菜品种的种植试验。
捧着变红的小米椒,徐尚福说,“小米椒一斤能卖上三块五,这二十多亩地能产两万多斤。明年开始,所有的地就都种小米椒了”。
节水灌溉设施的投入,对有效提高城根营村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建设高标准农田,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精准灌溉减少了土壤内化肥残留量,同时避免了传统漫灌后土壤盐碱化板结“后遗症”,改善了耕层土壤条件,实现智慧农业与环保的新融合。
合理利用水资源,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城根营村依托区位优势,打开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市场,开辟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在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看来,这还远远不够,“要使城根营村不仅现在富,而且代代富,就必须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尤其是水资源的使用。”
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之间的城根营村,年降水量370毫米左右,属于半干旱地区,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百事乡村振兴农业节水项目”的帮助下,今年城根营村实现了蔬菜平均亩产提高超300公斤,亩均减少化肥超3公斤,灌溉水和肥料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能够获得项目的支持,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我们村的农业产业正处于向科技化、精细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项目的实施,让我们的村民们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儿,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增产增收又省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观念上的深刻变革,大家都开始期待更多科学技术可以应用到我们村里。”
将项目落实到城根营村,是丰宁县妇联多次调研考察后的决定,县妇联主席康震华介绍说:“城根营村在全县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我们希望让更多乡村妇女同胞们亲眼看到设施灌溉的好处,接受设施灌溉理念,实现水肥一体化设施灌溉的全面普及,也将可持续农业的理念融入到生活里,正向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逐渐从一村影响到一县。”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征途上,中国妇基会将继续助力智慧农业的种子生根发芽,帮助更多妇女走宽乡村振兴路,共踏强村富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