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地披金,丰收的喜悦洒满祖国大江南北。在这收获与希望交织的美好画卷中,有着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勾勒出的生动笔触。2024年至2025年,“母亲创业循环金”在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云南、新疆兵团、安徽等7个省区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从特色种养殖到乡村旅游,从绿色工艺到非遗传承,支持23个项目以多元模式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妇女在就业增收的道路上自信自强,在广袤的乡野间书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巾帼华章。
在丝路明珠甘肃,“母亲创业循环金”瞄准特色农产品种植、食品加工与非遗刺绣手工艺领域。会宁县农产品收购加工项目和订单式养殖项目通过“基地+农户”模式,分别扩大了地达菜、萝卜干以及腌缸肉的生产规模,新增辣椒酱生产加工线,丰富了会宁县高品质地标农产品,为当地74名妇女提供了稳定就业岗位。武山县非遗刺绣手工艺项目采取“企业+车间+绣娘”模式,让35名帮扶对象蜕变为专业绣娘,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妇女间接增收,更推动建设了武山县传统工艺研学基地,助力传统技艺和工匠精神传承。
会宁县农产品收购加工项目受益妇女展示地达菜包装成品
武山县非遗刺绣手工艺项目成品展示
在塞上江南宁夏,妇女们在传统种植业、绿色工艺和非遗文化上探索出就业新路。“母亲创业循环金”扶持的6个项目为当地绘制新图景,苦苦菜与设施瓜菜种植项目带动了周边更多困境妇女缓解经济压力,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绿色工艺品包装、青峡绣女及非遗手工艺项目,通过技能培训与电商直播融合,拓宽了增收路径,培育出了新增长点。项目直接帮扶110名妇女及家庭,受益人纷纷表示,经济收入提高了,自信心和幸福感也更强了。
沙坡头区苦苦菜加工项目生产车间
惠农区绿色工艺品包装生产项目加工车间
青铜峡市青峡绣女“为爱增能”项目受益妇女
在北大仓黑龙江,食用菌种植、蔬菜加工、大豆繁育、玉米加工等特色种植和达斡尔族刺绣技艺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母亲创业循环金”把脉产业发展趋势,了解困境妇女的现实需求,通过资金输血,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精神造血,使广大妇女展现出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面貌的改变,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循环金扶持的项目联动5个县区总增收300多万元,直接帮助248名(户)妇女解决了创业就业难题,让一个个梦想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自立自强的巾帼光彩。
克东县食用菌种植项目
在白山黑土吉林,“母亲创业循环金”为农业和文旅的5个项目带去暖阳。有机大米种植、优质水稻种植及家庭农场项目中,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培训与订单合作模式,95名妇女把日子过得像稻穗一样饱满充实。文旅促进乡村振兴项目和特色民宿改造项目则通过对原有设施的改建扩建及新增特色体验项目,有效吸引游客并带动消费增长,提升了朝鲜族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与体验感,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乡村旅游向精品化发展,不仅直接为235名不同背景的妇女创造了就业与增收机会,使她们在奋斗中收获同样的幸福与尊严,还有效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共赢之路。
安图县改造后的特色民宿
和龙市文旅项目改造的稻田螃蟹乐园
在云南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允俸村,乡村旅游热潮盘活了地方经济。“母亲创业循环金”直接帮扶了34户自主创业妇女扩大了农家乐规模,带动了种养殖、餐饮等周边产业发展。配套的专题培训让允俸村实施的乡村振兴旅游项目迈上新台阶,这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培养了一批专业户和巾帼创业带头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的稻蟹立体化种养和优系香梨育苗项目,有机融合了生态智慧与科技力量,正日益展现出引领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蓬勃活力。在“母亲创业循环金”的支持下,32名妇女直接受益。稻蟹一体化种养扩大了面积,吸纳妇女参与现代化农业生产。通过联动科研院所,优系香梨育苗过程更加科学、智慧,一系列技术培训与科普教育活动,不仅让受益妇女提高技能、增加收入,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多丰收。
香梨育苗项目受益妇女
在安徽芜湖,以盆栽蔬菜项目为载体,“母亲创业循环金”支持合作社统一采购种苗、农资,帮助农户标准化生产、销售,还开展多场理论与实操培训,为项目覆盖的35名受益妇女提升种植技能。合作社规模产值实现双提升,不仅带动上下游产业,而且充分发挥留守妇女细腻耐心的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通过项目稳定收入、提升家庭地位。
盆栽蔬菜项目受益妇女
2024年—2025年,“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在7个省区收获丰硕成果。总计投放的1810万元资金帮扶898名妇女及家庭,实现户均增收超过1.62万元,不仅助力众多低收入女性实现了创业就业梦想,提升了家庭收入水平,更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4000余人携手走上增收致富之路。如今,这一笔笔充满希望的资金已全部回流,继续蓄力更多项目,诠释了“资金流转,乡村焕活”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