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项目动态项目新闻“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发布日期:2016-03-23

   “妈妈,我要喝水!”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很难想像一个妈妈会为孩子的这种要求而担心。但对于张史洛来说,每当孩子对她说这句话时,她的心就揪得很紧。

      张史洛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人。原来每天天不亮,她就要跋涉很长的山路去背水。而到了冬季,由于山路难行,只能化雪为水,为了得到足量的水,她只好往返数次。“不下雪时,孩子们给我要水喝,心里很难过。(生活)看不到光。”张史洛说。

     和张史洛一样,村里的很多姐妹们每天都要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结伴向山上去背水。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延续了几代人。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从2013年开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公益项目开始关注雷波县。对张史洛们来说,他们期盼的“光”来了。

         8月21日到23日,母亲水窖爱心观察团奔赴雷波县,深入当地偏僻的村庄,探访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用水的喜怒哀乐……
 

  “妈妈,我想喝水”


     雷波县,位于横断山脉东段小凉山的国家级贫困,工程性缺水严重(所谓工程性缺水,是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设施留不住水。就此种情形来看,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并不短缺,但由于工程建设没有跟上,造成供水不足,这种情况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南方沿海等地区,尤以西南诸省较为严重)。元宝山乡迎丰村距离县城约60公里,张史洛就生活在这里,这里也是观察团的第一站。


      张史洛今年32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因肝癌于今年三月份离开了他们,只剩她独自抚养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以种植玉米、土豆为生,但是仅够四个人糊口,更没有多余的粮食换钱,生活异常艰难。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张史洛每天忙着耕作,但是每天必须要抽出两三个小时去山顶的两处小水池背水,这两处小水池蓄积的是雨水和山泉水,在丰雨季节勉强保证村民的用水需求,水量不足时,村民还会为水发生争执。


      如果是冬天,取水将更加困难,山路难行,村民们只能依靠山上积雪融水度日。一桶雪融化后只有一小盆的水,为了得到足量的水,她只能往返更多次。而无雪的日子,才是她最担心的,最怕三个孩子的那一句“妈妈,我想喝水”。

     “即使这样,取回的仍是未经过滤,安全无法保障的水。”雷波县妇联主席白秀英告诉记者,雷波县共有278个行政村,许多村子在山上挖掘水池蓄水供村民使用,露天水池蓄水量小且水质得不到保证,村民不仅取水时间长,不安全饮水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


      村民马谨生告诉记者,因为缺水,村里爱干净的人一般三个月洗一次澡,其他人时间更长,冬天没水无法洗澡。“年轻人现都出去打工了,70、80岁的老人也要自己背水。”

      安友土老人今年79岁,已失明50年,家里生活重担和日常背水的任务就全部压在74岁的老伴身上。老伴一天背2-3次水,一次需要1小时,非常辛苦。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著名演员于和伟也参加了此次探访,他说如此艰苦的用水生活让人无法想象。虽然出发前几天的拍戏中扭伤了脚,他仍然坚持要亲身体会一下村民们背水的感受。“他们世代在用这种背水的方式来解决饮用水的问题……所以城里的人们请珍惜每一滴水吧。”在当天的微博上,于和伟唏嘘不已。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背水时,于和伟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水桶,而且男人背的水桶要比女人背的更轻巧?对此,村长沈古伯说,自古村子里都把背水视为家务活儿,所以都是女人来背。因为男人们在地里种地,早出晚归。

       但是,这一切将成为过去。不久的将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公益项目将落户迎丰村,迎丰村即将告别背水历史,张史洛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给她要水喝了。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止目前,“母亲水窖”累计向雷波县投放资金150万,实施1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12个校园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65户675人以及12所学校6000多名学生的安全饮水问题。

      今年恰逢“母亲水窖”项目15周年,随着社会对农村安全饮水的更多关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对雷波县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除了将要建“母亲水窖”的消息,母亲水窖爱心观察团此次探访也为乡亲们带来了种羊。9月9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首个互联网公益日,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为特困家庭送种羊”的项目。不到两周内,便募捐了74333.69元,为迎丰村和宝山村共23户贫困户购买了47只种羊。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这些家庭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只能依靠地里的农作物免强糊口,他本身就没有多余的能力获得经济来源,所以生活无法形成可持续的稳定收入。“这些种羊将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家庭财产。


     虽然还不知道种羊和要建的“母亲水窖”工程到底能给自己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是“母亲水窖”项目工作人员的话还是给张史洛带来很大的盼头,“他们知道我们(用水)不易,(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最兴奋的是有水喝了”

       探访第三天,观察团前往距县城100多公里的罗山溪乡光辉村,今年雷波县“母亲水窖”项目实施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就坐落在这里。
      

       光辉村所在的山下,是罗山溪乡中心校的所在地。2014年,百事中国的员工们为该校捐款,实施了“校园安全饮水”项目,使484名学生的用水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上流下的水经过太阳能净水设备过滤杀菌消毒后,汇集到容积100升的小型水塔里,经过净化的水达到了直饮标准,学生可以接起水就喝。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自2013年在雷波县中田乡中心校实施凉山州首个“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以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援助的12个“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和1处集中供水工程相继落户雷波县,让雷波边远山区的师生以及贫困村民真正的喝上了安全水。


       由于连日阴雨,使凉山树木繁盛的山林更显茂盛。车辆行进的山路一侧贴着峭壁,一侧靠近悬崖,而中间只有三米多的距离,仅可容纳一辆车通过。路途之上,向山下望去,金沙江对岸云南的大山近在咫尺。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我们再也不用背水喝了。”盛装在身的村民们早已在村口欢迎着观察团。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们用彝族礼仪能水代酒感谢为光辉村带来水的人们。喝了“母亲水窖”的水后,观察团的队员们纷纷称赞:好甘甜啊!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光辉村“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由艺房紫(北京)文化传播公司捐建,工程选用阿和杂尼、渔母溪、沙其瓦以三处水源,建设四个取水池、过滤池和蓄水池,铺设输水管道13.8千米,使165户村民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675人再也不用几公里背水。而且,他们用上的是经过过滤消毒的安全水。村里2840头大小牲畜的饮水用水和500亩茶园灌溉也得到了解决。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村民介绍说,“母亲水窖”没有建成之前,靠背水生活,每天清晨背着十斤左右的大木桶去山上取水,装满水的木桶大概70斤左右,每天需要往返两三次才够一家人生活用水,每次背水需要一小时左右,冬天水池没有水就去山上挖雪,在大锅里烧化再喝,有时候也会无水可用。

  
      村支书吉罗衣洛告诉观察团成员,自从不用再去背水,妇女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劳动,可以开始发展附加值高的劳动来提高家庭收入。比有的开始了茶叶种植,有的开始用彝族特有的彝秀来制作具有艺术感的服饰箱包,创收的方式多种多样。


     “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种植养殖方面看的话,未来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依靠“母亲水窖”来带动我们的经济发展。

      对于“母亲水窖”建成以后的管理问题,雷波县妇联主席白秀英表示,村里制定了计划,每户人家一年收十元钱,请专人负责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于该工程的水源是自然形成的山泉水,所以村里只收维护管理的费用,不收水费。


      观察团走到山顶,看到过去光辉村村民取水的地方,这种水被当地人称为“牛滚塘”水,由于人畜共用一处水源,腹泻、痢疾是当地群众的多发病。“由于‘母亲水窖’的建成,腹泻、痢疾两种顽疾也消失了。” 村支书吉罗衣洛说。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光辉村海拨2000多米,山路崎岖,大车根本无法上来。水泥、砂石、管材等所有的建造材料,全总都是村民们依靠人力背上山的。尽管如此,村民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就为了不再背水,不再因水生病,这工程节省了一大笔人力开支,工程也得以如期完工。


    “通水的那天,村子里像到了彝族新年一样,奔走相庆。在社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会一天天的好起来的。” 村支书吉罗衣洛说。
      

       探访结束时,于和伟老师新发的微博:“凉山行 ”结束,我的感受非三言两语可以道清……这里山水秀丽亦泥泞,人们淳朴善良亦赤贫如洗……诸多令人堪忧的生存状态触疼人心也让人思考……唯愿各方爱心人士伸援助之手解决他们的饮用水问题为当务之急。

“母亲水窖”让雷波人民生活有了光

(来源: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办公室)

捐赠方式
邮局汇款捐赠

收款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南楼943

邮政编码:100005

银行汇款捐赠

户名: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帐户:3504 0188 0000 0874 1

开户行:光大银行北京宣武支行

上门捐款捐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 南楼943

乘坐地铁:1号线、5号线东单站下车东北口出,向东行200米路北

乘坐公交:1、52、99、120、126路北京站口东下车,向西行200米路北

捐助热线:010-65140471

注:无论您选择哪种捐款方式,请在附言栏内填清楚您自己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以便我们在收到汇款后给您邮寄证书和收据。通过银行途径捐款时,请您告知银行工作人员将您所填写的信息全部录入,以便我们能及时准确收到您的捐赠信息,并为你寄发捐赠收据和证书。谢谢!
在线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