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健康快车

China Women's Development Foundation

“母亲健康快车”邀媒体和捐赠者实地考查运行及实施情况

2011-09-14

中国妇基会邀媒体和捐赠者实地检查

“母亲健康快车”运行及实施情况

新京报记者魏铭言

2003年“非典”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适时启动了“母亲健康快车”慈善项目,旨在聚集社会力量,补政府之缺,为农村偏远地区妇女送“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送健康理念”。截止目前,已有30个省市区的农村行驶着1250辆由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母亲健康快车”,累计受益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然而,仅仅是这些简单的数字,似乎难以承载捐赠人和社会公众对一个全国性慈善项目的信心和认可。

在慈善危机频现的今日中国,如何让公众及时了解“母亲健康快车”是否真正帮助到了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广大女性?如何让捐赠人能够随时查询捐款流向?又如何传递受困女性的真实需求,进而动员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有效捐助?

9月6日,中国妇女基金会携手新闻媒体,启动“母亲健康快车”全国探访行动,首站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草原。年内还计划邀请捐赠者代表,深入湖北、重庆、贵州、广西、新疆等地“母亲健康快车”的服务山村,实地走访项目进展、入户调查妇女需求和薄弱环节,共商进一步管理使用、提高服务效益等问题,并及时把善款用度等翔实信息,披露于妇基会官方网站,接受社会监督。

故事:

嘎查牧民的“医疗救助车”

接到“母亲健康快车”来巡诊的通知,住在草原深处的达罕尔苏木(蒙语“乡镇”)贡格尔嘎查(蒙语“村”)的女书记达古拉连夜熬好一大锅热腾腾的奶茶,端出新做的奶豆腐和炒米、奶酪,还有珍藏的点心和水果,在自家的炕前摆满了一大桌子。然后,她就用手机挨家挨户通知嘎查里的妇女们,能放下手里活计的,“今天都来我家,让医生给查查有没有毛病。”

在海拔近2000米,面积20000多平方公里,陡峭山陵伴广袤草原的内蒙古赤峰克里克腾旗,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向旗妇保所捐赠的一辆“母亲健康快车”,已经流动服务了四年,辗转行程9.6万公里。走一遍旗辖11个苏木乡镇、2处旅游开发区和2个街道办,“最快也要50多天”,由于不少苏木的牧民妇女还不习惯讲汉语,蒙语说得好的旗妇保所妇产科主治医生刘子艳,4年来一直跟随母亲健康快车下乡巡诊。

“2007年妇女节,母亲健康快车第一次开进嘎查,说是要给妇女们体检,可是,嘎查里的女人世代没体检过,很多人对体检要脱衣服也感到恐惧”,达古拉坦言,牧区里的女人,一年到头要干活,习惯了“小病扛、大病挨”的日子,加上进城不方便,不会说汉语等等原因,几乎都是“怕进医院,不敢见医生”。

从2007年起,母亲健康快车每年两次开进嘎查,旗妇联主席娜仁也跟着刘医生一起,拿着蒙语印制的健康小册子,走家串户宣传健康体检的意义。不少妇女终于说服自己和男人,走上健康快车。不少妇女被查出了妇科病和肿瘤,其中很多因为早期发现早治疗,“捡回了命”,达古拉回忆,去年秋天,嘎查里有个妇女要生孩子,在家里干活突然羊水破了,达罕尔苏木卫生院处理不了,是母亲健康快车接到电话后赶来接孕妇去旗妇保所抢救,最终母子平安,“真幸运”。

这些幸运的妇女中也包括达古拉。去年春天,草原大旱,达古拉发愁活计,一直感觉疲惫,胸部难受,却也没时间细想。妇女节后,母亲健康快车开到家门口,影像科医生老郑为达古拉检查了很久,说“你长了不好的东西”,劝达古拉尽快去赤峰市的大医院复查。在赤峰市医院,达古拉被确诊患上乳腺癌,“很快安排我做了手术,现在已经没事了”,达古拉记得,赤峰医院的专家很惊讶的告诉她,医院里接治的乳腺癌患者大多数都是中晚期,向她这么早发现问题就来做手术的,真是“太幸运了”。

现在,贡格尔嘎查的百余户人家,习惯称母亲健康快车为“牧民的医疗救助车”。每次健康快车开进嘎查,妇女们都想法子放下手里的活计聚过来排队看医生,“有时候,家里的男人也跟过来,蹭B超检查下心肝肾”。

问题:

慈善信息难具体及时收集  增加募捐难度

2007年,中国妇基会用向赤峰市克里克腾旗的农牧民发送了一辆母亲健康快车。四年过去了,这辆用金杯面包改造的救护车,依然是项目执行医院——克旗妇保所的惟一一辆机动车,也是克旗方圆2万平方公里的地界上,惟一能把医疗健康服务送到牧民身边的工具。

在内蒙古,“不少和克旗一样,甚至比克旗还要偏远的地区,母亲健康快车真是为当地的公共卫生服务,帮了大忙”,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妇儿工委专职副主任韩秀娥说,但她同时表示,现有母亲健康快车的数量和提供的服务内容,还不能满足偏远牧区林区人们的健康需求。

另一方面,四年里,车门漏风,前挡风在崎岖盘山路上震裂,发动机大修,没有ABS和防滑装置,导致在雨雪天气无法下乡巡诊.....克旗“母亲健康快车”遇到的困难,在赤峰、内蒙以及西部不少地方,已经或即将出现。

中国妇基会母亲健康快车项目高级主管李乐介绍,2003年至今,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已捐赠母亲健康快车1250辆,分布在全国除上海外的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根据车辆的行驶规律,妇基会规定每辆母亲健康快车的项目周期为5年。李乐坦言,母亲健康快车的服务地区,多数是在西部山区,路远、地势不平,车辆运行环境差,车辆耗损大。目前,全国1250辆母亲健康快车中,不少已面临服务到期,或车辆装备已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健康医疗需求,需求更新车辆。

如何说服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继续为捐款,用于更新或添置母亲健康快车?李乐认为,在当下,项目执行过程的全程公开透明,让捐款者及时了解受赠方的反应,“也就是慈善效果,是最重要的”。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主管梁学军坦言,母亲健康快车已实施8年,是借助妇联系统的传统慈善项目,具体慈善信息靠层层统计上报,到了中国妇基会的项目办手中,往往只有受益多少人次等干巴巴的数据,“有时很难打动人”。

前景:

新添母亲健康快车有望实时反馈慈善信息

作为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基层执行单位,对于慈善信息的及时报送,克旗妇保所所长张玉森也有不少困惑。他介绍,由于基层卫生所(站)的基础条件较差,旗妇保所的卫生保健信息采集系统一直没有实现联网。目前,辖区内妇女儿童的健康、医疗信息,全靠手工记录,层层上报。

“而且,上报的部门也很多,政府、卫生局、疾控中心、妇联,每个部门要的内容还不一样,每次上报都需要单独指标,手工编录信息”,张玉森说,妇保所的多数医生一年里有半年都要下乡,还要承担繁重的信息报送任务,实在压力很大,因此,很多信息逐层报到上面,就只能是“有多少妇女受益”等看似简单的数据。

在旗妇保所会议室的墙上,几乎一整面墙全部贴满了旗内每一位育龄妇女的生育、孕检和分娩状况,以及每个人的联系方式,“这些工作,也全部是门诊医生手工填写的,非常辛苦”,赤峰市妇联主席袁文英希望,慈善项目要求信息公开,也应体恤基层执行机构的实际情况,“要相信基层的工作,可以多下来抽查”。

针对项目实施终端提出的各种问题,李乐表示,这次内蒙之行,包括即将在全国开展的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实地探访活动,正是为了调查各地对妇女健康慈善项目的真正需求,同时也让捐赠者亲眼观察到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也知道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从而对“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有更多的了解、信任和支持。

2011914144936374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9层  邮编:100730电话:010-65237721 65103487

Email:mqjkkc@126.com

© 2009-2020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京ICP备09074002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500号

微信扫一扫 关注“母亲健康快车”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5号9层

邮编:100730

Email:mqjkkc@126.com

Copyright(c)2012 www.mqjkkc.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