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水窖扎根西藏雪域高原



2006-10-17

分享本页到:

自2000年全国妇联实施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修建母亲水窖大型活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西藏是受益较大的地方之一。
西藏自治区现有总人口273.68万人,其中女性人口为137.3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西藏和平解放55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特别是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援助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的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地显示了社会主义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但由于历史和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西藏广大的农牧区生产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差,有些地区甚至尚未摆脱贫困。缺水造成的贫困,带给农牧民群众的疾苦历历可见。西藏水资源虽然丰富,总量约为4775.49万平方米,人均水资源为17.2平方米,总量仅次于四川,人均占有量更是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措施极少,工程性缺水严重,致使饮水困难人数多,比例大,占全区农牧区人口的近1/4。中央12号文件明确指出,到2010年基本解决西藏人畜饮水和饮水安全问题。2005年西藏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显示,仍然有161万农村人口存在着饮水不安全问题。针对西藏的实际情况,截止2005年,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共投入水窖项目资金510万元。在全国妇联妇基会的关心与指导和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通过各级妇联组织的努力,已先后建成母亲水窖项目工程29处,其中新建太阳能保暖井22个,大口井12眼,手压井405个,解决了29个县,44个村,近6510户,36721人,60多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困难,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四个离不开”:
一是离不开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捐赠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水窖项目办在实施工作中,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使项目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截止2005年底共拔专款260万元。从项目的立项到审批的过程,从资金的使用到项目的具体落实情况都严格把关。今年8月份,中国妇基会母亲水窑项目办一行5人专程来藏考察验收我区的母亲水窑项目情况。她们走村串户,调查情况,研究问题,听取意见,查阅资料,指导工作。
她们深入到项目点实地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卡麦乡盖益村的管道引水工程和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甲根村二组、四组的保暖井工程进行了考察验收。她们切身感受到,在西藏实施母亲水窖项目要克服条件艰苦,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困难。西藏能够按照项目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将水窖项目完成的这样好、这样到位,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她们同时认为,在西藏实施这个项目,意义和作用非常大。她们希望,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妇联组织和各相关部门的自身优势,加大对水窑项目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为水窖项目投资;要继续加强与水利部门的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沟通、联系与协作;要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把西藏的水窖项目做好做大,做成“民心工程”。
二是离不开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2年项目实施以来,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层层成立了党委主管领导任组长,妇联、水利和各部门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办公室和专家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申报、审核、验收、管理、资金的协调落实等具体工作。每年,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总结研究工作,明确责任和任务,为加强项目指导,2003年我们举办了一期水窖项目培训班,全区各地市县分管水利、妇联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近50人参加了培训。
三是离不开各级妇联组织和水利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协作。项目县江孜卡麦乡盖益村位于江孜县城42公里的山沟,是全县有名的旱区之一,曾有鸟飞到这里也被渴死的传说。全村60户人家,324人,妇女165人。因为耕地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导致生存条件十分恶劣。虽经过多年的发展,但盖益村的农牧业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饮用水都是由人背马驮从几公里外运来,大都由妇女儿童承担。而且人畜共用同一水源,加重了妇女的劳动负担,危害了群众的身心健康。自从实施了母亲水窖工程,盖益村的村民们从此解决了吃水难的困难。日喀则地区共争取到母亲水窖项目资金94万元,解决了萨迦、江孜、仲巴、日喀则、白朗、谢通门、定结县等7个县(市)9个村,872户,3878人,219058头(只、匹)牲畜饮水难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益的农牧民群众都把母亲水窖工程称之为“妈妈工程”、“妈妈水井”。有关领导及社会人士评价母亲水窖项目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送给贫困农牧民的最好礼物,是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的基础性工程。
妇联的同志在项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尼木县妇联只有2位干部,一位是50多岁的老妇联主席,一位20几岁的小姑娘,为了将来之不易的水窖项目做好、做强、做出成效,她们克服无工作经费、无交通工具等困难,克服高山海拔缺氧的自然条件,每天爬到山顶检查沉沙池、蓄水池的进展,求人搭车坚持到施工地点查看施工情况,不懂的地方向水利技术人员学习。一个月下来,由于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一层层的皮往下脱。老百姓看到妇联干部这样忘我的工作,称赞道:“妇联干部为我们能早日喝到干净的水,不喊苦、不喊累,我们真受感动,大家辛苦一点算不了什么。”2004年修建普松乡曲水村“水窖”时,由于村庄偏远,县妇联还组织当地群众在村庄修建了3公里的一条路,给周围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我区交通最不便利,气候最恶劣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从拉萨市乘车到达地区所在地,来回至少半个月,那里的物质缺乏,人员稀少,根据水窖项目的要求,2001年西藏自治区妇联将第一批水窖项目61.5万元的资金安排在了阿里地区的日土县、普兰县、札达县三个县中。由于阿里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优势,采取了修建太阳能光伏井的工程措施,这种方式是西藏特有的,全国其它各省市都没有。另外,由于阿里地区地域广阔,各县之间、各县与地区之间距离很远,在实施项目时,购买水泥、PE管等材料时,必须到地区,有时还要不远千里到拉萨市来购买,路途遥远,交通的艰辛,无形中增加了项目的投资,但为了能让当地贫困群众吃上水,用上水,各级妇联组织、水利部门都积极做着努力。2002年,当阿里地区母亲水窖项目实施完工后,地区妇联组织验收小组对部分项目进行了验收,行程达5000多公里。当群众喝上甘甜的水时,都十分感谢党,感谢妇联。
四是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塔荣镇林岗村村民长期以来,饱受吃水的艰难,农户家中的妇女天不亮就要背起水桶,摸黑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上,争取天亮之前将第一桶水背回家中,供吃饭等日常生活用水。由于背回家的水质量问题,还常常导致家人患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老百姓都在期盼着能早日用上纯净的水,2002年,当得知母亲水窖项目将为他们解决吃水难问题时,她们非常高兴,天天盼着项目何时开工,在启动后,她们争先恐后投工投劳,不计报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仅有本村的村民参加,而且还带动附近的村民自发地前来助阵,群众自发参与劳动达6211人次。尼木县已连续三年实施了母亲水窖项目,涌现出不少感人的事迹。吞巴乡乍村组织了200多名的农牧民劳动力投入到此项目建设中,经过10余天的奋战,开挖了近5000米长的预埋沟和8个供水点。县水电局及时组织了技术人员现场指挥施工,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施工,管道、背水台全部修建完工,村民们怀着虔诚的心,给流出泉水的水龙头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在验收项目时,父老乡亲们争相端出醇香的酥油茶,甘美的青稞酒献给为他们解决饮水困难的恩人,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从此这个村彻底结束了人背畜驮吃污水的历史。
 
 “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放了妇女劳动力。江孜县盖益村,以前饮用水要靠人背、牲畜驮从3公里以外的山沟里取水,当时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400多元,劳务输出60人,但在实施水窑项目后,彻底解决了盖益村广大群众饮浑水、脏水的问题,人均收入也增加到了1800多元,劳务输出达到了100多人。通过实施水窖项目,该村有8户农家盖起了温室种植了蔬菜,使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当雄县解决了1203人和13753头(只、匹)牲畜饮水问题。从此,农牧区妇女不用再为饮用水发愁,她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劳动和外出打工,为增加农牧民妇女收入创造了条件。
 
 
 
                       西藏自治区妇联供稿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和
妇女事业发展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1-2023  cwdf.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9074002号-9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873号   网站构建:Blovemedia